欢迎来到蚌埠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您当前位置: 本站首页 > 机构设置 > 教研室 >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

一、历史沿革 

      1958年,来自原上海第二医学院(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的留德解剖学家赵德琨教授领衔建设了人体解剖学教研室。在50多年来的发展历程中,蚌埠医学院解剖学教研室先后出现了多位国内知名的解剖学专家,如姚家庆教授(原教研室主任)、戴衡茹教授、江家元教授(原皖南医学院院长)、郑培敏教授(原皖南医学院党委书记)、苗华教授(原教研室主任)、秦登友教授(原教研室主任)等。在几代解剖学工作者的共同努力下,蚌埠医学院人体解剖学教研室从无到有,从小到大,发展到今天的规模。

      在过去的几十年中,我室取得了丰硕的教学和科研成绩,主要集中在“脑内灰质核团的立体定位研究”、“小儿解剖学”、“临床应用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护理应用解剖学”、“神经生物学”以及“解剖学技术”等领域。这些教学和研究成果在国内处于领先或先进水平,被国内许多院校借鉴、应用、推广。


二、现实状况:

    1.师资队伍 目前本教研室有较强的师资团队,在岗人员25人。其中,教师20名(教授4名,副教授1名,讲师10名,助教5名);技术人员5名(实验师3名,助理实验师2名)。

    2.教学工作 人体解剖学教研室承担全校各专业、层次的“人体解剖学”的教学任务,开设《系统解剖学》、《局部解剖学》、《断层影像解剖学》、《护理应用解剖学》和《麻醉解剖学》课程。承担外科学研究生《临床解剖学》教学工作。面向在校学生开设《断层解剖与CT、MRI》和《疼痛解剖学》选修课。教研室先后获得安徽省教学成果一等奖2项,1999年,《人体解剖学与断层影像解剖学》被批准为首批“安徽省重点建设课程”。所取得的多项教育教学研究成果不但使我院的教育教学水平得以提高,而且在国内许多高等医学院校推广应用。曾主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是省级“断层影像解剖学及临床应用”继续医学教育中心。 本学科现有教学实验室10个,技术室6个,人体科学馆1个、X光室1个,断层标本制作室1个,标本库1个,合计面积2000多平方米,实验室教学设备先进,配备了网络多媒体实验教学系统、抽排风式实验台、手术无影灯和充足的标本、模型,保证各专业、层次的实验教学质量。

    3.学科与学位点建设 本学科经过这么多年的建设和发展,取得了长足的进步,2003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批准“人体解剖与组织胚胎学”为二级学科硕士学位授权点。“人体解剖学”现为校重点学科,与“蚌埠医学院临床应用解剖研究所”合署办公,本学科与“骨科学”联合共建共享“组织移植安徽省重点实验室”,面积约600平方米。拥有临床应用解剖学研究室、计算医学与可视化研究室、组织化学研究室、干细胞与组织工程研究室和分子神经生物学研究室等研究单元,研究设备先进。目前,已形成四个明确的研究方向:(1)、临床应用解剖学:针对临床诊治中的问题,开展应用解剖学研究(如介入医学、微创诊疗技术),支撑临床技术进步;(2)、计算医学与计算机辅助外科:基于影像的计算神经解剖学、脑疾病和脑认知障碍的影像计算及其临床应用;(3)、关节软骨损伤与修复:探索使用基因修饰细胞移植促进关节软骨损伤修复;(4)、干细胞定向分化及神经损伤与再生:针对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与再生中的问题进行探讨与研究,通过诱导干细胞定向分化治疗中枢和周围神经损伤。

    4.近三年承担的科研项目、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论文 本教研室在科学研究方面也取得可喜的成就,近三年来合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2项,主持省自然科学研究课题2项、省级教学研究课题1项、校级课题6项。参编卫生部本科规划教材《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及教学光盘、副主编《人体断面与影像解剖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主编、副主编成人高等教育规划教材《局部解剖学》、成人高教规划教材《系统解剖学》等6部,在SCI收录的期刊、国家级和省级刊物上发表论文30余篇。 面对高等教育的迅速发展,我们正在与时俱进,积极更新教育教学观念,以培养“宽专业、厚基础、重应用、求创新”的高级医学人才为指导思想,对人体解剖学学科的教学和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化,不断的提高和升华,争取为我国的医学教育事业做出较大贡献!

                                                              (更新至2023年2月)